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苹果女性网 > 生活 > 旅游文化 > 中原地区的社火,社火的来历及发展

中原地区的社火,社火的来历及发展

来源:旅游文化 时间:2018-10-08 点击: 推荐访问:青海社火的来历

  每年春节前后,是中原汉族地区民间传统游艺活动的高潮。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活动遍布中原城乡。这些活动增加了节日气氛,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享受。人们亲切的把这类活动统称为“耍社火”。

  每当节日来临,在如何制作、排练和演出社火上,人们总是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有的节目内容新颖,含义深刻。有的技艺精巧,表演精彩;有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有的富丽堂皇,奇妙惊人。然而.人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河南省灵宝县阳平乡的节日社火是由“骂”而起的,由“骂”使社火表演达到高潮。

  在连绵起伏的秦岭脚下,座落着河南省灵宝县阳平乡的两个自然村,因两村隔河相望,所以河东的村子就叫东常村,河西的村子叫西常村。两村连畔种地,互结姻亲,你来我往,友好相处。到了春节耍社火的时候,两村相互对骂,不依不饶。虽然骂得脸红脖子粗,骂声此起彼伏,但双方却从不翻脸,不气不恼。此俗在两村世代相传,至今仍存。

  农历正月十一到十六,是两村约定俗成的耍社火时间。起社火的顺序为东起西落,即东长村先耍,社火队到对方的村子里边舞边骂。然后,西常村在第二天再返回头来耍,这样一替一天交叉进行,至正月十六结束。灵宝县的张麟祥先生对社火队出动的顺序曾作过详细的记录,队首是报马三个,带有“令箭”,表示社火开始出动,为开路先行官。接着是手脸乌黑、翻穿皮袄的炮轰队,如雷贯耳的三眼铳,咚!咚!咚!一齐鸣放,硝烟弥漫.使人觉得惊心动魄。继之,吹号的、鸣锣开道的、打灯笼的、打花鼓的、打彩旗的等等。当地流行一种叫“高抬”的社火,灵宝人称之为“芯子”、“芯子竿”,是一种在桌子上表演的游艺活动,此桌子被众人抬起,随着社火队伍不断前进。芯子竿的节目精彩,花样繁多,有单人竿、双人竿、三人竿、高竿、低竿、船竿、秋千竿、穿心竿等等。站在桌子上的演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扮演的内容有古代先贤、伟人、戏剧故事、新人新事等。在芯子竿的前面,有个开场楼,楼中的人物,怀抱横匾,上书一个四字成语,表示社火的总目。队伍边舞边行,气氛热烈。社火队中有数十人翻穿皮袄,脸上涂上颜色,使人看不清其真面目。这些化妆特殊的人便是专职骂人的演员,也称“骂手”。翻穿皮袄的原因,是为了示意自己是“畜牲”,请对方不必介意。若是骂手不穿皮袄,对方就要提出强烈抗议。骂,自始至终贯穿在出动社火的每个回合之中。骂,成了烘托气氛的挑战形式。骂的内容,不外乎是贪脏枉法、欺压百姓、偷盗犯罪、奸情淫秽。有的骂是揭露黑暗,有的是捕风捉影。骂家可以任意开口骂,听家是洗耳恭听,绝不还口。

  东常村和西常村骂社火不记仇是有原因的。据老年人讲,很久以前,有一年耍社火时,两村因斗高低,斗下了仇气。你耍我也耍,你不停我也不停,你的节目好,我的节目比你更好。谁也不肯示弱,谁也不肯退让。今天你斗我一回,明天我斗你一回,斗来斗去,斗个没完没了。结果耗费了钱财,耽误了农活。最后,两村打起了官司,县、州、府衙都解决不了,官司一直打到北京。皇帝听说后,立即下了一道圣旨,命令两村的社火只准在春节后耍出,从正月十一日开始,到十六日结束。耍社火时,可以保留老辈子的规矩,可以以骂来挑战,但谁也不许犯恼。谁若翻脸不认人,罚白米三石以示惩处。从此以后,两村按照钦定的规定执行,再也没有记过仇。

  骂社火是中州一奇。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粗野。这种风俗能够流传下来,它的生命力是因为骂是社火的一项内容,它起到了乡规民约的作用。通过骂这种游戏形式,村干部们清政廉洁,严以律己。村民们也自觉行动,少犯错误,怕被对方抓住把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推荐内容

苹果女性网 https://www.lpg3.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苹果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