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苹果女性网 > 发型 > 大脸发型 > 盘发插笄妇人装

盘发插笄妇人装

来源:大脸发型 时间:2018-10-04 点击: 推荐访问:插梳盘发

  抽头,又叫“束发”,古人叫“冠笄(ji)”。是特指女子出闺之日盘发插笄的一种仪式。发型的改变,是过去女性由姑娘升格为夫人的一种特殊标志。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青海广大地区汉族女儿和一些少数民族姑娘一经出阁,便把少女时期的单辫子发型绾成佩带“大纂”的“大纂型”。所谓“大纂”,系上下两层,用铁丝圈作模型,做成上大下小,前高后低,中为空心,呈马鞍翘式形状,四周用布褙成硬壳,纂面为黑色料子。梳头时,把头发从门口以上梳成单辫一握,两侧左右各梳成一小辫,单辫装进“大纂”,中间形成鼻梁状,用两头呈圆形中间细小的银簪子贯住,两小辫头上结上头绳绕在“大纂”根部拴住。五十年代前后,又把辫子改变成“油花头型”。所谓“油花儿头”,即将发梳散,向后收在脑后,根部用红头绳扎住,绕成饱心团状,然后套入发套,用簪子和押花插入固定。这种发型的大小形状与青海面食中的“油花儿”近似,故以“油花头”命名。所以,过去把原配夫妻称为“结发夫妻”,民间叫“辫辫儿夫妻”。这种称呼,饱和着爱情的崇高性,凝聚着婚姻的圣洁性。对此,古代早就满怀激情地赞颂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在一个人的生命里程中,婚姻匹配是终生大事,人人都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夙愿,祈望着夫妻相敬如宾,相依为命,结成同心,并肩战斗一生。正因如此,女儿出闺期的抽头仪式的举行,从古以来就很庄重。在青海姑娘出闺前,闺房中摆一具装满小麦的斗,斗上横搭一疋长红,有时四角插上四根箭,斗的四帮贴上红纸“斗方”,用墨或金泥写四个吉祥大字,如“金银万镒”、“米粮万石(dan)”、“乃积乃仓”、“留子留孙”、“五世其昌”、“克昌厥后”、“天长地久”、“金玉满堂”等。由于此斗是女儿抽头时坐的,故称之为“坐斗”,又叫“云斗”。待娶亲之妆奁包袱送进闺房后,一一摆在炕八仙桌上,特别把背贴红纸的木梳用香薰过后,置“坐斗”上。吉时将届,“送亲奶奶”,洗手上炕,将“坐斗”移到炕中心,让女儿面朝外背朝里坐在斗上,斛开发辫,用木梳开梳,每梳一下,念一句“颂”。这种颂词,因地因人而异,大抵以祥瑞为主,预祝婚后妻、财、子、禄永旺,会得到天神地祗的庇荫,列祖列宗的护佑。如乐都有一首“梳头颂词”说:“一梳天门开,天官赐福来,福星高照福长在;二梳地门开,地官爷消灾来,身如药树无病灾;三梳人门开,送子娘娘送子来,生子生女双成才”。湟淙县的一首“梳头祝词”中说:“一梳金银珠宝滚,财神爷为你把财送;二梳米面满柜粮满囤,五谷神为你把粮送;三梳女儿贤良子英俊,百子神为你把嗣送”。梳发仪式后,将头发束成“短桩型”,系上银箍儿,插上花。这种束发颂祝仪式,各民族都有不同的表示。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土族,有一首名叫《依姐》的“娶亲上马曲”中就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意识。改发型,土语叫“苏·瓦日”,进行这一仪式时,要叫吉祥,土语叫“罗目、托日”,留吉祥,土语叫“夫热、道达”。例如“头发根里叫种子,头发根里留种子”等,以语言崇拜为基调,通过改发型的一叫一留,希望把光明幸福永远留给出闺的阿姑。

  到了男方家,洞房中设有“坐斗”。梳妆时,新娘面朝里脚蹬“坐斗”,或由送亲奶奶或接亲奶奶梳发时作各种颂祝。如“脚蹬金斗,终身富有;面对神箭,永无灾难”。“发型绕起,吉祥如意;银簪贯发,创业发家”。在清朝男人头留辫子之时,梳发时将男左女右的两绺头发由梳发者握在一手中,三梳三祝:“一结良缘,幸福无边;二结同心,其利断金;三结生死,世为夫妻”,都表现了“结发夫妻”的礼仪和良好的愿望。

推荐内容

苹果女性网 https://www.lpg3.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苹果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