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苹果女性网 > 职场 > HR点拨 > 草原牧民生育习俗

草原牧民生育习俗

来源:HR点拨 时间:2018-10-06 点击: 推荐访问:

  蒙古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是缓慢的。成吉思汗称汗时(1206年)封了九十五个“敏安”(即“千户”)。人口约为四十七万左右。到元中朝,按《黄金史》载,已达四十四个万户,人口(包括岭北)可达二百二十至三百万。然而到了清朝末年宣统时,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只有八十七万余人。其原因:一是洲际性的对外远征,是造成人口失散和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二是清政府提倡和奖励喇嘛教,推行人口减丁;三是牧区环境所致,加之旧社会穷苦农牧民家境艰难,文化、卫生落后,是造成婴儿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这样,不仅引起人们对添人进口的重视,对妇女生产的关注,而且总觉得有什么神灵在操纵人间生育,于是便有许多产期禁忌和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产俗产生。

  产妇生产期,蒙古包前(或住房门外)都挂以标志,如生男儿,门前挂特制的榆(柳)条弓箭,以示男儿之勇,驱除豺狼;要生女儿就挂红色布条,以示女儿之巧,剌花绣缎。产期一个月内不准从产妇家借物,以免“带走奶”。产褥污秽,要在远处掩埋,以免污渎天、佛,招来灾难。产妇、婴儿住处要挂帷幔,与外人隔绝。

  产婴三天为“洗(喜)三”,向亲族报喜;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庆满月,也是给婴儿起名的日子(旧时,要给庙里喇嘛送礼品,由喇嘛赐名);百日要“过百天”,祝长命百岁;满一岁时要办首次生日。这四个日子都要宴请家族、舅族及亲友。家族、舅族、亲友也要送礼祝贺。农业区外送食品、衣物;牧区送奶制品或羊。婴儿的外祖父母送的礼物最多。邻居还要给婴儿挂彩线。没满周岁时,抱婴儿串门,亲戚要给婴儿挂线。它既祝福婴儿福寿绵长,也含“拴住”之意。

  如是生男儿,外祖父母要送摇篮,明显地看出是对男婴的偏爱。

  摇篮,亦称悠车、摇车、晃车、炕车。是用皮条或绳子吊在房梁上有节奏地摇摆的、婴儿睡眠用的船形小床。这是蒙古族东部区和东北地区特有的。旧时民谣说:“关东城,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个大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北方各少数民族均有使用“悠车”的习惯。这可能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狩猎时期,父母外出狩猎去了,劳动去了,把兽皮吊在树杈上做摇篮让孩子睡觉,并可防野兽。它始于哪个民族不详。不过就目前已有资料看,首见于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书》,其卷一云:“帖木真九岁,拙赤合撒儿七岁,合赤温额勒赤五岁,帖木格斡惕赤金三岁,帖木伦女方在摇车中也。”可见蒙古族在1240年前已有摇篮。

  蒙古族大概是从走出森林后,才把吊起来的摇篮,改为左右摇晃的“晃车”。摇车多选用结树籽多的木料,如榆木、松木。也有选柳木的,谐其“留”音。还有选用雷击木做摇车的,达避邪之愿。有些不愿意使新车,愿意借用子女多的人家用过的摇车。摇车的上端,插有半月形的顶屏(多以柳枝制成,蒙以白布),若是男婴,就绣上鹰、马之图像,预示英勇雄武之意。若是女婴,则绣花草之类,预示聪慧、俊秀之意。顶屏还要挂上镜子、虎爪、黄羊角、绵羊腿骨或山羊蹄子等,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消灾避邪的心理寄托。

  产妇如生女婴,常起“达古拉”一类名字,以表示“带小”、“招弟”之愿。生女儿多的,起名“呼吉雅”,意思是说:应该是儿子的命运,怎么来了女儿?

  大概是错了吧!

  如果一个女人生几个孩子都不幸死去,有的就请屯中一个子女多的女人在临产前来这里等着,产妇生下孩子后,这个请来的女人,从孩子身上迈过去。孩子把她叫妈(额莫),把生母叫婶。这样的孩子也多起“陶克陶胡”(占住)一类的名字,从前也曾有过给男儿扎一个耳朵眼、给女儿左右各扎三个耳朵眼的习俗。三个耳朵眼中间戴坠子,两旁戴耳环。男孩扎耳朵眼主要是为了装饰,也有“拴住”之意。扎一个耳朵眼的男孩,长大结婚时,岳父还要赏一头牛。

  解放后,产妇生育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乡镇、草地普遍建立了接生站,有条件的还建了产院。助产大夫、接生员受过良好的职业教育。在蒙汉杂居区为造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还设立了蒙儿“长托”和蒙古族幼儿园,坚持以蒙古语为生活用语。在牧区和边远的蒙古族居住区,群众卫生也有很大改善。因而,人民健康状况有了根本好转。从第二次人口普查看出,现在是蒙古族历史上人口最多的年代,是蒙古族人口的第三次高峰。

推荐内容

苹果女性网 https://www.lpg3.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苹果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