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苹果女性网 > 影视 > 音乐天地 >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来源:音乐天地 时间:2018-10-23 点击: 推荐访问:殷承宗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4年7月4日晚,中国台湾钢琴家林秋孜的2013-2014国际巡演的最后一站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举办。尽管当晚适逢上海的另两场宣传 攻势极其猛烈的大型音乐类演出同时举行,且天降暴雨,但林秋孜还是凭借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吸引了近九成的观众到场,这样的上座率对于首次来到上海举办音乐会 的演奏家来说,已是相当好的成绩了。而当晚林秋孜的演奏单纯、明朗、优美、均衡,可深感其于欧洲研习、生活三十余年中所承袭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典雅风韵, 不愧于她亲自为音乐会所取之名“魅力经典”。

  开场第一首是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创作 中期的五首奏鸣曲之一,整体基调热情、明朗、乐观。林秋孜选择的演奏速度慢于一般我们熟悉的版本,没有一般女性演奏家所呈现出来的矫饰,表达相当严谨,结 构感很强,凸显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古典匀称性。第一乐章中的快速音群在她手中如串在一根线上的珍珠,在呈现出颗粒性音色的同时,又保持了整个乐句的连贯。其 左手触键略沉,这一特质在演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时尤为明显,使得原本处于伴奏角色的左手偶尔会抢了演奏故事性主旋律的右手的“注意力”,但另一方面 也增加了两者的对话性。第三乐章的音色处理得相当明亮,快速的琶音灵活、轻巧,长串的装饰音乐句具有优雅秀丽的洛可可风格。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上半场接下来的四首乐曲都是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首先是《升C小调夜曲》(Nocturnes No.20),温柔、沉静的音色与流转的气息让整个音乐厅内充满了诗意的朦胧美。紧接着的《升C小调圆舞曲》(Op. 64 ,No. 2)旋律起伏处理得抑扬顿挫,对马祖卡节奏的把握有着特殊的韵味。B段中波浪性旋律一小节一小节地层层叠加,最后塑造出一个小小的高潮,让人联想到作曲家 所表达的挥之不去的愁绪。《练习曲》(Op. 25,No.1)是一首双手琶音练习曲,以旋律声部的歌唱性与织体的连贯性著称,林秋孜采用了节制的速度,加上控制得当的踏板处理,让作品呈现出优雅的气 质。最后《革命练习曲》并无大家惯常听到的酣畅感,而是各段精微铺陈,层次丰富,依古典架构诠释的独特乐解。

  下半场是贝多芬著 名的《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把该乐派在音乐创作中所表达的人性自觉意识作了前所未有的发 扬。林秋孜演奏的“悲怆”少了一些冲动和暴烈,突出的是温暖和哲思,严谨而不刻板,抒情而不造作。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触键清晰干净,音色纯正;第二主题中 由低音到高音的跳奏,让人联想到春天破土的嫩芽,充满舒畅的愉悦感。第二乐章似一首悲歌,饱满纯朴,优雅清新,林秋孜采用的音色柔软明澈,散发着迷人的光 泽,如月光般倾泻、弥漫在观众席间。第三乐章是一个快板式的回旋曲式,节奏比较活泼欢快,林秋孜的处理则有着她一贯的亲切、典雅,触键轻巧,音色圆润,仿 佛珠玉般洒落,没有凝重的阴影与孤寂感,似脱去自我内心的痛苦,奔向令人依恋的田园生活。

  2014年7月4日晚,中国台湾钢琴家林秋孜的2013-2014国际巡演的最后一站在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举办。尽管当晚适逢上海的另两场宣传 攻势极其猛烈的大型音乐类演出同时举行,且天降暴雨,但林秋孜还是凭借其精心策划的曲目吸引了近九成的观众到场,这样的上座率对于首次来到上海举办音乐会 的演奏家来说,已是相当好的成绩了。而当晚林秋孜的演奏单纯、明朗、优美、均衡,可深感其于欧洲研习、生活三十余年中所承袭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典雅风韵, 不愧于她亲自为音乐会所取之名“魅力经典”。

  开场第一首是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K.330)。这部作品是作曲家创作 中期的五首奏鸣曲之一,整体基调热情、明朗、乐观。林秋孜选择的演奏速度慢于一般我们熟悉的版本,没有一般女性演奏家所呈现出来的矫饰,表达相当严谨,结 构感很强,凸显了莫扎特作品中的古典匀称性。第一乐章中的快速音群在她手中如串在一根线上的珍珠,在呈现出颗粒性音色的同时,又保持了整个乐句的连贯。其 左手触键略沉,这一特质在演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时尤为明显,使得原本处于伴奏角色的左手偶尔会抢了演奏故事性主旋律的右手的“注意力”,但另一方面 也增加了两者的对话性。第三乐章的音色处理得相当明亮,快速的琶音灵活、轻巧,长串的装饰音乐句具有优雅秀丽的洛可可风格。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上半场接下来的四首乐曲都是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首先是《升C小调夜曲》(Nocturnes No.20),温柔、沉静的音色与流转的气息让整个音乐厅内充满了诗意的朦胧美。紧接着的《升C小调圆舞曲》(Op. 64 ,No. 2)旋律起伏处理得抑扬顿挫,对马祖卡节奏的把握有着特殊的韵味。B段中波浪性旋律一小节一小节地层层叠加,最后塑造出一个小小的高潮,让人联想到作曲家 所表达的挥之不去的愁绪。《练习曲》(Op. 25,No.1)是一首双手琶音练习曲,以旋律声部的歌唱性与织体的连贯性著称,林秋孜采用了节制的速度,加上控制得当的踏板处理,让作品呈现出优雅的气 质。最后《革命练习曲》并无大家惯常听到的酣畅感,而是各段精微铺陈,层次丰富,依古典架构诠释的独特乐解。

  下半场是贝多芬著 名的《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把该乐派在音乐创作中所表达的人性自觉意识作了前所未有的发 扬。林秋孜演奏的“悲怆”少了一些冲动和暴烈,突出的是温暖和哲思,严谨而不刻板,抒情而不造作。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触键清晰干净,音色纯正;第二主题中 由低音到高音的跳奏,让人联想到春天破土的嫩芽,充满舒畅的愉悦感。第二乐章似一首悲歌,饱满纯朴,优雅清新,林秋孜采用的音色柔软明澈,散发着迷人的光 泽,如月光般倾泻、弥漫在观众席间。第三乐章是一个快板式的回旋曲式,节奏比较活泼欢快,林秋孜的处理则有着她一贯的亲切、典雅,触键轻巧,音色圆润,仿 佛珠玉般洒落,没有凝重的阴影与孤寂感,似脱去自我内心的痛苦,奔向令人依恋的田园生活

  贝多芬之后,林 秋孜选择了一首肖邦的作品作为音乐会的结尾——《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Op. 66)。她以灵活积极的手指快速跑动和丰富的音色层次呈现出了这部作品拥有的强烈对比情绪。无论是第一部分的热情洋溢、火花四溅,还是第二部分的优美如 歌、舒展深情,她都演释得相当自如。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林秋孜又献上了一曲由其亲自改编自“弘一法师”李叔同名作《送别》的同名主题幻想曲,意蕴悠长, 感情真挚,给这场以西方音乐作品开始的音乐会,画上了一个中西相融的完美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音乐会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令人印象深刻 的用心,不是硬件方面的用心,而是音乐家本身对观众与音乐的用心。每位入场观众都能在入场前免费领取到一本可读性颇高的节目册,里面不仅有林秋孜讲述的该 场音乐会主题“魅力经典”的策划初衷,还有其亲自撰写的全部七首曲目的介绍。比起一般以旁观者角度阐释的“冷冰冰”的介绍,林秋孜本人的解读则是通过演奏 者多年来积累的音乐素养,对音乐史学、乐谱与演奏技巧作更为 “有血有肉”的表达。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林秋孜钢琴独奏音乐会

   当天音乐会有不少带着孩子一同来欣赏的观众,乐章间免不了会出现掌声。每次林秋孜都会微微把头转向观众席,向鼓掌的观众微笑着点头感谢,而不是如其他音 乐家那样对“乐章间鼓掌”表现出排斥。她认为“音乐是灵性和谐的语言,代代薪传”,再资深的乐迷也会有一个入门的过程,刚踏入古典音乐大门的观众更需要音 乐家们的关爱与包容,况且鼓掌也代表着他们对自己所传递出来的音乐情感的一种肯定,大可接受。

  林秋孜的美,令人印象深刻。这个美不止体 现在她端庄的容貌与优雅的仪态上,还有其丰厚的人文涵养与博大的情怀,充满魅力。正如她自己在音乐会策划初衷中写的那样“魅力的城市(上海)、魅力的作曲 家人格、魅力的经典名作以及魅力独特的诠释,多重魅力交织,汇成一股美妙的能量,希望能感动每一位想要得到感动的听众……”此正所谓“出于心,而达于 心”。

苹果女性网 https://www.lpg3.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苹果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