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苹果女性网 > 生活 > 生活窍门 > 奶牛趾蹄疾病,变形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奶牛趾蹄疾病,变形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来源:生活窍门 时间:2018-10-12 点击: 推荐访问:奶牛蹄病防治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一)变形蹄

  变形蹄,就是指蹄壳生长异常,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当蹄变形严重时,常引起蹄部其他疾病,导致奶牛四肢姿势异常,运步困难,影响生产性能甚至被淘汰。

  【病因】

  (1)饲养管理因素。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奶牛饲料中钙、磷供应不足或者比例不当,引起矿物质营养代谢障碍。当钙、磷摄入量和排出量呈正平衡时,尤其在长期高钙饲养条件下,不仅能使指(趾)角质部分异常生长,而且常会发生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如关节过度钙化而引起关节炎、外生骨瘤等。其次,与公牛的遗传性有关;而场地不平或长期潮湿,不能坚持定期修蹄制度也可诱发蹄变形。

  (2)机械因素。有些过度生长趾(指)主要是缺乏机械性磨灭所造成的,比如长期拴在软地面或垫厚软稻草的牛舍内,在降水量少的草地上放牧,使角质不易磨灭而过度生长。

  (3)其他疾病的继发症。如化脓性关节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都可继发变形蹄的发病。

  【症状】由于变形蹄呈现的形态不同,临床上可将变形蹄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等。蹄变形常引起蹄部其他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甚至被淘汰。

  (1)长蹄。蹄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超过了正常的长度,外观呈长形。

  (2)宽蹄。指蹄角质的长度和宽度都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外观大而宽,俗称大脚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伫立和运步中,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

  图7.12 变形蹄

  (3)翻卷蹄。翻卷蹄分两种情况,一是蹄尖部细长向上翻卷;二是蹄外侧角质翻卷为蹄底,使蹄底部负重不均匀,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者,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胯”(图7.12)。

  【防治】蹄变形需要修蹄进行校正。修长蹄时用蹄刀将过长部分削去,周围边缘用锉刀锉平。宽蹄用蹄刀放于蹄缘背侧,然后用木槌打击刀背,切除多余的角质,再把蹄底及周边整修锉平。翻卷蹄时先用刀削去内侧缘增厚部分,再用锯锯掉过长角质,最后锉平。

  加强饲养管理,去除病因,改善饲料配方,调整日粮钙、磷平衡;杜绝遗传因素,有蹄部疾病的公牛不能作为种用;坚持每年1~2次定期削蹄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一)变形蹄

  变形蹄,就是指蹄壳生长异常,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当蹄变形严重时,常引起蹄部其他疾病,导致奶牛四肢姿势异常,运步困难,影响生产性能甚至被淘汰。

  【病因】

  (1)饲养管理因素。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奶牛饲料中钙、磷供应不足或者比例不当,引起矿物质营养代谢障碍。当钙、磷摄入量和排出量呈正平衡时,尤其在长期高钙饲养条件下,不仅能使指(趾)角质部分异常生长,而且常会发生骨骼和关节的疾病,如关节过度钙化而引起关节炎、外生骨瘤等。其次,与公牛的遗传性有关;而场地不平或长期潮湿,不能坚持定期修蹄制度也可诱发蹄变形。

  (2)机械因素。有些过度生长趾(指)主要是缺乏机械性磨灭所造成的,比如长期拴在软地面或垫厚软稻草的牛舍内,在降水量少的草地上放牧,使角质不易磨灭而过度生长。

  (3)其他疾病的继发症。如化脓性关节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都可继发变形蹄的发病。

  【症状】由于变形蹄呈现的形态不同,临床上可将变形蹄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等。蹄变形常引起蹄部其他疾病,影响生产性能甚至被淘汰。

  (1)长蹄。蹄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超过了正常的长度,外观呈长形。

  (2)宽蹄。指蹄角质的长度和宽度都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外观大而宽,俗称大脚板。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伫立和运步中,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

  图7.12 变形蹄

  (3)翻卷蹄。翻卷蹄分两种情况,一是蹄尖部细长向上翻卷;二是蹄外侧角质翻卷为蹄底,使蹄底部负重不均匀,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严重者,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胯”(图7.12)。

  【防治】蹄变形需要修蹄进行校正。修长蹄时用蹄刀将过长部分削去,周围边缘用锉刀锉平。宽蹄用蹄刀放于蹄缘背侧,然后用木槌打击刀背,切除多余的角质,再把蹄底及周边整修锉平。翻卷蹄时先用刀削去内侧缘增厚部分,再用锯锯掉过长角质,最后锉平。

  加强饲养管理,去除病因,改善饲料配方,调整日粮钙、磷平衡;杜绝遗传因素,有蹄部疾病的公牛不能作为种用;坚持每年1~2次定期削蹄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二)指(趾)间皮炎

  指(趾)间皮炎指没有扩延到深层组织的指(趾)间皮肤的炎症;特征是皮肤不裂开,有腐败气味。

  【病因】从病变部位分离出结节状杆菌和螺旋体。牛舍潮湿不卫生,病菌感染而引起本病。

  【症状】本病不引起急性跛行,但可见动物运步不自然,蹄表现非常敏感。病变局限在表皮,表皮增厚和稍充血,在指(趾)间隙有一些渗出物,有时形成痂皮。

  当初次发现时,此病常常已到第二阶段,在球部出现角质分离(通常在两后肢),在这以前,与球部相邻的皮肤可发生肿胀,并有轻度跛行。到第二阶段时,跛行明显,在角质和下面的真皮之间,很快进入泥土、粪便和褥草等异物,接着可出现增殖反应。如果不发展成潜道,病变可平静下来转为慢性。本病常常发展成慢性坏死性蹄皮炎(蹄糜烂)和局限性蹄皮炎(蹄底溃疡)。

  【防治】局部应用防腐剂和收敛剂,每日2次,连用3天。也可进行蹄浴。保持蹄的干燥和清洁可预防本病。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指(趾)间蜂窝组织炎又称为腐蹄病或传染性蹄皮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指(趾)间皮肤深层的感染,恶臭,有全身症状,指(趾)间皮肤可以剥离,指(趾)关节化脓,形成“棒槌腿”,重症者引起蹄壳脱落。多数学者认为,病原微生物为坏死杆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

  各年龄段奶牛均可发病,但2~4岁的牛多发,很多发生在产后50天内;成年高产牛比其他牛多发;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燥季节多发;后蹄比前蹄多发。该病占跛行蹄病的40%~60%。

  【病因】

  (1)饲养管理不当,日粮不平衡。如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钙、磷比例不当,奶牛营养不良,体质弱,蹄角质疏松。

  (2)病原微生物侵入感染。最常见的有坏死杆菌、结节状拟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产黑色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3)其他各种诱因。牛舍阴暗潮湿,粪便不及时清除,蹄长时间被粪、尿、泥水浸渍,牛蹄软化,粪尿和稀泥浸渍,使指(趾)间皮肤的抵抗力减低,微生物从指(趾)间进入;牛舍及运动场地面不平坦、泥泞,内有炉渣、石子、瓦砾、玻璃碎片、冰土、冰粪块、铁丝、铁钉等异物挫伤或刺伤蹄软组织而引起发炎。

  【症状】患部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发病初期,病牛频频提举病肢,或用患蹄敲打地面,站立时间较短,站立时交替负重,行走时因疼痛而跛行,食欲减退,喜卧而不愿站立(图7.13)。患部趾间皮肤红、肿,触之敏感;蹄冠部皮肤红或紫色,肿疼发热,体温升高至40~41℃。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当深部组织腱、趾间韧带、冠关节及蹄部关节受到感染时,真皮坏死化脓,常形成坏死组织的脓肿或瘘管,向外流出微黄色、灰白色有恶臭的脓汁。这时全身症状明显,跛行加重,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明显,产奶量骤减,生产能力丧失。严重者蹄壳脱落或腐烂变形。

  图7.13 患蹄行走困难

  【治疗】

  (1)将牛固定在栏柱上,用绳将患肢吊起并固定,清洗、除创或修蹄去除腐败物、脓液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也可用0.1‰新洁而灭清洗,之后用10%~20%硫酸铜溶液或5%~10%甲醛溶液浸泡蹄部约10分钟,并用消炎粉或下列涂搽剂之一涂擦或填塞。青霉素10万单位,鱼肝油50毫升,蒸馏水5毫升,制成乳剂,用棉球蘸塞患部;松节油20毫升、鱼肝油20毫升混匀,用棉球蘸塞患部;高锰酸钾粉末95克,磺胺50克,研成细末,撒敷患部;松节油3毫升、塞洛仿5毫升、蓖麻油(或鱼肝油)100毫升蘸塞患部。装蹄绷带后,将病牛置于干燥圈舍内饲喂。

  (2)消炎粉5克、呋喃西林粉5克、高锰酸钾粉10克、木炭末80克混合。用法:将牛蹄患部用0.1%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干净,用配制好的上述药物撒布患处并用绷带包扎。同时,患肢趾部用2%盐酸普鲁卡因10毫升进行环状封闭麻醉。一般1次即可治愈。

  (3)清洗蹄部,找出病灶,扩创排脓,清除患部的坏死组织,直至出现干净的创面。用1%的高锰酸钾或3%的双氧水冲洗病变部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30毫升、青霉素300万单位、盐酸普鲁卡因5毫升混合,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上方,做人字形皮下封闭注射,隔日1次,连用2次。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患病部位。最后涂上磺胺软膏或抗生素软膏,并包扎绷带,数日即可痊愈。

  (4)次醋酸铅溶液128毫升,硫酸铜4~6克,醋酸500毫升混匀向患部注入溶液1~2次,如溃疡一时不能愈合,用中药血竭研成粉撒布在患部溃疡面,再用烙铁轻烙,使血竭熔化形成一层保护膜,外用绷带包扎,每隔3~5天处理一次。处理后保持蹄部清洁、干燥。蹄冠炎、球节炎,用10%鱼石脂酒精绷带包扎患部。

  (5)当蹄底出现溃疡性漏洞时,首先用5%的双氧水溶液冲洗,然后用“补蹄膏”配合消炎粉调和成糊状涂抹红肿部位,并用棉球蘸取药膏填塞溃疡部位,每天1~2次,7天后痊愈。

  当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应用磺胺药和抗生素治疗:①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2克/千克体重,1次静脉注射。②磺胺嘧啶按50~70毫克/千克体重,静脉或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注3天。③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300万单位,注射用生理盐水10~20毫升,一次肌内注射,一日2~3次;同时应根据病情给予解热镇痛类药物,直至炎症消除为止;为了解除酸中毒,防止败血症,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1 500毫升、5%碳酸氢钠液500~800毫升、25%葡萄糖液500毫升、维生素C 5克,1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对于卧地不起的牛应切实做好护理工作,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除每年春、秋两季检查、修蹄之外,还要注意日常管理,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奶牛蹄部健康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蹄部的损伤。搞好环境卫生消毒,保持牛舍、牛床、运动场、牛体清洁,创造清洁、干燥的环境条件,保护牛蹄健康;运动场平整,及时清除异物和粪便,无砖块、石头、大块炉渣、铁丝、铁钉等。

  (2)定期检测各类饲料成分,检查、调整日粮配方,使奶牛日粮的营养保持平衡,对蹄病高发牛群(15%),尤其要关注牛群的营养平衡状况。饲料中添加二氢碘化乙二胺和尿素,或硫酸锌、蛋氨酸锌对腐蹄病有预防作用。

  (3)在牛舍门口放置防腐剂或药液,如2%~4%硫酸铜溶液,硫黄石灰(1∶15)药液,潮解的石灰或5份硫酸铜和100份石灰相混,令牛从中通过。在蹄病高发季节,每周用5%硫酸铜溶液喷洒蹄部2次,使牛蹄清洁无污物,防止腐蹄病的发生(图7.14)。

  图7.14 定期消毒,保持蹄部清洁卫生

  (4)禁用有肢蹄病遗传缺陷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四)蹄叶炎

  蹄叶炎又名蹄壁真皮炎。是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漫腐败性炎症,通常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临床特征是疼痛、蹄变形和程度不同的跛行。蹄叶炎可能是原发,也可能继发于其他疾病,有慢性蹄叶炎的动物可能被激发为急性炎症,而急性炎症可能因为只有短暂的临床经过,常被疏忽而没有被发现,尤其易与产犊时一些征候相混。

  【病因】本病在临床上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过食性蹄叶炎。饲料突变或喂精料过多等引起瘤胃酸中毒的时候,一方面可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在循环系统中出现毒素和内毒素,毛细血管壁在毒物影响下,对生角质细胞发生营养供应不足,使角质合成发生障碍;另一方面,瘤胃内的异常发酵引起大量的乳酸和组织胺形成,乳酸和组织胺作用于蹄组织真皮上的毛细血管,引起淤血和炎症,刺激局部的神经而产生剧烈的疼痛(图7.15)。

  图7.15 蹄冠红肿

  (2)产褥性蹄叶炎。多发生于分娩后1周以内,由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引起蛋白质异常分解,产生的以组织胺为主的炎症产物被吸收,引起上述同样的病变。

  (3)负重性蹄叶炎。由于长途运输,在坚硬的路面和石头铺的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及坚硬的牛床上长时间地起卧等,蹄底受到剧烈的机械性的损伤而引起。小龄育肥牛大多在6~9月龄时,为了育肥多给精料,体重急剧增加,过度负重而患蹄叶炎。

  (4)过敏性蹄叶炎。由于预防注射,患全身性的光线过敏症、化脓性疾患及多发性关节炎等继发而引起。

  一般认为,牛蹄叶炎发病是全身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多倾向于综合性因素引起,除吃过多的精料外,胃、肠道炎症,不适当的运动,遗传和季节因素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在胃、肠道炎症中,黏膜受到破坏,屏障作用减弱,胃肠内容物的代谢和毒素被吸收到血管内,引起蹄部血管的变化;此外,严重的子宫炎、乳房炎、酮病等也可引发蹄叶炎。

  【症状】蹄叶炎可同时侵害几个指(趾),前肢内侧指和后肢外侧趾多发。患蹄叶炎时可出现全身和局部症状。

  患急性蹄叶炎时,动物不愿活动,弓背站立,四肢屈于一起,或前肢向前伸,后肢伸于腹下。两前肢发病时,前肢交叉负重,病牛躺卧多,大体型的牛呈四肢伸直侧卧,站立困难,牛吃食时常以腕关节跪在地上采食,愿在软地面走路,在硬地上行走常小心翼翼。后肢患病时,常以后蹄尖站在粪沟沿(图7.16)。早期病例,可见病肢肌肉颤抖,出汗,蹄抖动等现象。蹄的形态明显改变,呈典型的“拖鞋蹄”,即背侧缘与地面形成小的角度,蹄扁阔而变长。并发感染时,蹄底角质和真皮组织坏死,蹄轮异常,蹄尖狭窄而蹄踵增宽,蹄尖壁的角质增厚。

  图7.16 弓背走

  本病多取急性经过,病初患牛出现体温上升至40~41℃、心音亢进、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上,重度蹄叶炎,脉搏每分钟可达120~130次,呼吸每分钟可达90~100次,食欲不佳和乳量下降等症状。

  急性蹄叶炎时,在蹄冠上可看到肿胀,用检蹄器压诊时,蹄不一定敏感,但蹄壁敏感,如为前蹄,在两悬蹄之间可摸到掌侧指动脉搏动增强。

  原发性蹄叶炎,蹄不会变形,发病后2~3天,蹄底角质变软,外观发黄,呈蜡样,易使沙石嵌入,特别是后肢的外侧趾,常出现血染的部位是在远轴侧白线,但有时也会发生在蹄尖后和底球结合处。

  亚急性蹄叶炎,很少见到全身症状,许多牛局部症状较轻不易发现,或误认为其他疾病。

  慢性蹄叶炎,全身症状也不明显。但大体型的病例,可看到弓背,全身僵直,运步时强拘。病牛体重减轻,蹄壁变得扁而宽,上有明显的蹄轮或沟,蹄角度变小,蹄壁延长,系部和球部下沉,有时引起蹄底穿孔,往往被认为是变形蹄。

  【治疗】蹄叶炎应看做是急症,需及时治疗,越早越好,最好在发病24小时之内治疗,超过24小时将造成永久损害。

  (1)首先去除病因。如瘤胃酸中毒引起的,应停喂或大幅减少精料用量;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多给精饲料,饲料的变换要在10~14天内逐渐进行;育肥的饲料中的纤维量至少要在14%以上,乳牛至少18%以上,防止瘤胃酸中毒。如因乳房炎、子宫炎或酮病引起的,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2)对急性蹄叶炎。

  1)发病初期放血1 000~2 000毫升,结合静脉注射5%~7%碳酸氢钠液500~1 000毫升、5%~1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复方氯化钠溶液1 000~1 500毫升;掌侧静脉放血疗法也有效。

  2)移植健康牛的瘤胃液6~8升。

  3)给予止痛剂或做蹄部的奴夫卡因封闭可减轻疼痛。

  4)给予抗组织胺药,如灌服苯海拉明0.5~1.0克,每天1~2次,连用数日。

  5)肌内注射维生素B1。

  6)用类皮质激素,如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注射,急性蹄叶炎可很快改善,一些病例可防止其转为慢性。但对妊娠母牛使用类皮质激素,可引起流产。

  7)温水蹄浴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渗出物吸收。

  (3)对慢性蹄叶炎。除上述疗法外,应注意护蹄,如蹄的温水浴,修蹄、削蹄,预防形成芜蹄。修蹄时,应多削蹄壁角质和蹄尖角质,保护蹄底角质,防止蹄底穿孔。出现蹄踵狭窄或蹄冠狭窄时,可锉薄狭窄的蹄壁角质,缓解压迫,并配合装蹄疗法,对芜蹄可作矫形。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五)蹄糜烂

  蹄糜烂指蹄底和球负面角质的糜烂。常因角质深层组织感染化脓,临床上出现跛行。

  【病因】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便未及时清除,致使圈舍、运动场内污物堆积,牛蹄长期受污水、粪尿浸渍,角质变软,细菌感染;蹄形不正,蹄底负重不均,如延蹄、芜蹄、蹄叶炎易诱发本病;指(趾)间皮炎、球部糜烂、牛患热性病时可诱发本病;管理不当,未定期进行修蹄,无完善的护蹄措施。

  【症状】本病常呈慢性过程,无异常现象出现。当深部组织感染化脓,出现跛行。检查蹄底或修蹄时,见蹄底磨灭不正,蹄底或球部出现小的黑色小洞,有许多小洞可融合为一个大洞或沟,蹄底常形成潜道,管道内充满污灰色、污黑色或黑色液体,具腐臭难闻气味。炎症蔓延到蹄冠、球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化脓后,关节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图7.17)。病牛全身症状严重,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乳产量下降,消瘦,运步呈“三脚跳”。

  图7.17 蹄糜烂

  左为蹄底糜烂;右为蹄球糜烂

  【治疗】

  (1)局部处理。单纯性蹄糜烂,先将患蹄清理干净,修理平正,去除糜烂角质,直到将黑色腐臭液汁放出。用10%硫酸铜溶液彻底洗净创口,创内涂10%碘酊,填塞松馏油棉球,或放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装蹄绷带(图7.18)。

  图7.18 蹄球糜烂包扎后

  (2)全身疗法。深部组织感染化脓,并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废绝时,用抗生素配合治疗(参照腐蹄病的治疗方法)。关节发炎者,可应用巴布剂、酒精鱼石脂绷带包扎。

  【预防】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粪便及时处理,运动场内石块、异物及时清除,减少蹄部外伤和细菌感染;定期修蹄,保护蹄形,防止变形蹄发生;用4%硫酸铜浴蹄,5~7天一次,长期坚持,抑制蹄部化脓性微生物的繁殖、侵入,促进蹄角质硬度增加;已发病牛只,积极采取对症治疗,加强护理,促其尽早痊愈。

  奶牛蹄病,是一种危害全世界奶牛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奶牛蹄患病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奶牛淘汰,给牧场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奶牛蹄病的种类很多,目前各国学者多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分为变形蹄、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皮炎等;从疾病的病理表现分为蹄底溃疡、蹄糜烂、白线损伤、蹄底脓肿、指(趾)间皮炎、蹄疣和指(趾)间蜂窝质炎等。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蹄病。

  目录:

  (一)变形蹄

  (二)指(趾)间皮炎

  (三)指(趾)间蜂窝组织炎

  (四)蹄叶炎

  (五)蹄糜烂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六)指(趾)间皮肤增殖

  指(趾)间皮肤增殖又称指(趾)间增殖性皮炎、指(趾)间赘生、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穹隆部组织增殖等。是指(趾)间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慢性增殖性疾病。本病多发生在2~4胎的奶牛,7胎后发病较少。后蹄比前蹄多发。

  【病因】根据对增生物的组织学观察,真皮和表皮都同时增厚,但皮肤之间脂肪和结缔组织正常,组织进行性变化到一定程度就停止,故认为组织的增生与遗传有关。蹄趾向外过度开张,引起趾间皮肤过度伸展与紧张;圈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污秽、泥泞,粪便不及时清除;微量元素锌、镁、钼的缺乏或比例失调等,都是趾间皮肤增殖性炎症发生的重要条件。

  【症状】发病初期,指(趾)间隙背侧穹隆部皮肤发红、肿胀,有一小的舌状突起,此时无跛行出现。随病情发展,增生物不断增大,有些病例组织增生完全填满趾隙间,甚至达到地面,压迫蹄部而使两指(趾)分开,外观呈持久性跛行(图7.19)。

  图7.19 趾间赘生

  增生物由于受压迫坏死,或受外力损伤,表面破溃,经坏死杆菌、霉菌等感染,可见破溃面上有渗出物流出,具恶臭味,或成干痂覆盖于破溃面。有的形成疣样乳头状增生,由于真皮暴露,当受到挤压及外力作用时,疼痛异常,跛行更加严重。

  【治疗】

  (1)药物治疗。用0.1%高锰酸钾液或2%来苏儿彻底清洗患蹄,增生部可撒布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等,装蹄绷带,48~72小时后换药1次,直到增生物消除。口服锌,可取得满意效果。

  (2)手术切除法。将牛横卧或在栏柱内保定,局部(掌、趾部)用2%~3%奴夫卡因麻醉,用绳套或徒手将两指(趾)分开,充分暴露增生物,用钳夹住增生物,沿基部做梭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结缔组织直到脂肪显露为止,伤口撒布抗生素,伤口边缘用丝线做2~3针结节缝合,外涂松馏油,用绷带包扎,隔3~4日更换绷带1次,2周后拆除绷带(图7.20)。

  图7.20 切下增生物包扎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牛舍、运动场及时清除污物,污水及时排除,使之清洁、干燥,保持牛蹄部干燥,减少感染机会。日粮营养要平衡,充分注意锌、镁、钼的含量和比例,防止不足或缺乏。坚持采取蹄部保健措施,定期修蹄和蹄部药浴,防止或减少蹄变形。

推荐内容

苹果女性网 https://www.lpg3.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苹果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