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苹果女性网 > 新闻 > IT资讯 > 仔野猪的饲养管理

仔野猪的饲养管理

来源:IT资讯 时间:2018-10-14 点击: 推荐访问:野猪饲养管理技术

  在特种野猪养殖生产过程中,仔野猪的饲养管理是最为复杂最需细心的工作。由于母野猪是多胎动物,妊娠时间短,仔野猪前期发育不足,出生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需要精心的管理和完善的外界条件才能生存。幼野猪阶段的生长发育最为强烈,是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1.哺育仔野猪的主要生理特点

  哺育仔野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这一阶段的仔野猪死亡率最高,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成活率和增强仔野猪的体重,为下阶段的养育打好基础。

  哺育仔野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从而造成小野猪难养,成活率低。

  (1)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仔野猪出生体重一般不到成年野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生长很快,一般仔野猪出生时体重1 千克左右,10日龄时体重就能达到出生重的2倍,30日龄可达 6倍多,60日龄时增长到10~15倍。仔野猪如此快的生长速度,不仅需要母乳的供给,还需要补饲高品质的饲料。只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才能满足仔野猪的生长需要。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力差:仔野猪出生时,消化器官的重量及容积都较小。胃只有6~8克,容积只有30~40毫升; 60日龄时,胃的重量就达到150克,接近出生时的20倍。

  仔野猪胃腺不发达,不能制造盐酸,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性蛋白。因此,刚出生的仔野猪只能吃奶,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由于哺育仔野猪消化器官不发达和消化力差,因而对仔野猪饲料的质量要求极严,必须喂给高品质、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有利于仔野猪的生长。

  (3)调节体温的机能尚不完善,怕冷:仔野猪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尤其出生第一天的仔野猪,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成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仔野猪尽快吃到初乳,使血糖上升,尽快恢复体温。同时要做好产房保温防寒工作。

  (4)缺乏先天免疫力:由于母野猪体内的免疫抗体不能直接传给胎儿,因此,仔野猪出生后自身不能产生抗体,是没有免疫能力的。仔野猪只有吃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体的免疫抗体传给它,才能逐渐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2.哺育仔野猪的管理关键

  要养好哺育仔野猪,必须抓好“出生”、“补料”、“断奶”三个关键时期的管理,才能获得仔野猪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大的个体体重。

  仔野猪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周,死亡率占全部死亡仔猪的60%~75%。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个体弱小的仔野猪,反应迟缓,易被母野猪压死和踩死;由于未及时吃到母乳,饥饿死亡;由于圈舍气温低,仔野猪自身又无调节能力,被冻死;环境卫生差,拉稀,因病而死。因此,要加强仔野猪7日龄内的护理工作,减少仔野猪的死亡。

  (1)让仔野猪尽快吃上初乳,获得免疫抗体:由于母野猪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母野猪的免疫抗体不能直接通过胎盘传给仔野猪,唯一的传递方式是把母源免疫抗体贮存在初乳中,通过仔野猪吮吸母乳达到传递效果。

  因此,仔野猪出生后,应立即擦干口腔上的黏液,放在母野猪身边进行哺育,尽快让仔野猪吃上初乳,接受母体的免疫抗体,从而获得对外界的免疫能力。仔野猪只有吃到初乳,才能够健康成长。对个别体弱的仔野猪,要采用人工辅助的办法帮助固定乳头,只有吃上初乳,才能够成活。

  (2)固定乳头,均匀生长:仔野猪跟家猪一样,有固定乳头的习性。开始吃奶时争抢乳头,一旦固定下乳头后,就一直吃这个乳头的奶,直到断奶后不再更换。仔野猪出生后,就有寻找乳头吃奶的本能。当母野猪分娩完后,把仔野猪全部放到母野猪身旁让其自己寻找乳头,待大部分寻找到乳头后,对个别仔野猪进行调整,有意识地把弱小的仔野猪放在前几排乳头上吃奶。

  (3)防寒保温:仔野猪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尤为重要。仔野猪适宜的温度是,出生后1 ~3日龄为30 ~32℃,4 ~7 日龄为28~30℃,8~30日龄为22~25℃。温度过低,容易引起拉稀,造成仔野猪死亡。

  如需长年产仔,须在产房设仔猪保温箱,保温箱内采用地暖和红外线灯泡及电热板取暖,给仔野猪建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仔野猪和母野猪分开睡觉,尽量减少母野猪踩压仔野猪的机会。这样仔野猪就可以在需要吃奶时出来吃奶,吃完奶后回保温箱睡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仔野猪对温度的需要,同时又能减少母野猪对仔野猪的踩压。

  在特种野猪养殖生产过程中,仔野猪的饲养管理是最为复杂最需细心的工作。由于母野猪是多胎动物,妊娠时间短,仔野猪前期发育不足,出生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需要精心的管理和完善的外界条件才能生存。幼野猪阶段的生长发育最为强烈,是饲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1.哺育仔野猪的主要生理特点

  哺育仔野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这一阶段的仔野猪死亡率最高,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成活率和增强仔野猪的体重,为下阶段的养育打好基础。

  哺育仔野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从而造成小野猪难养,成活率低。

  (1)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仔野猪出生体重一般不到成年野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生长很快,一般仔野猪出生时体重1 千克左右,10日龄时体重就能达到出生重的2倍,30日龄可达 6倍多,60日龄时增长到10~15倍。仔野猪如此快的生长速度,不仅需要母乳的供给,还需要补饲高品质的饲料。只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才能满足仔野猪的生长需要。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力差:仔野猪出生时,消化器官的重量及容积都较小。胃只有6~8克,容积只有30~40毫升; 60日龄时,胃的重量就达到150克,接近出生时的20倍。

  仔野猪胃腺不发达,不能制造盐酸,不能很好地消化植物性蛋白。因此,刚出生的仔野猪只能吃奶,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由于哺育仔野猪消化器官不发达和消化力差,因而对仔野猪饲料的质量要求极严,必须喂给高品质、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有利于仔野猪的生长。

  (3)调节体温的机能尚不完善,怕冷:仔野猪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尤其出生第一天的仔野猪,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成活。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仔野猪尽快吃到初乳,使血糖上升,尽快恢复体温。同时要做好产房保温防寒工作。

  (4)缺乏先天免疫力:由于母野猪体内的免疫抗体不能直接传给胎儿,因此,仔野猪出生后自身不能产生抗体,是没有免疫能力的。仔野猪只有吃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体的免疫抗体传给它,才能逐渐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2.哺育仔野猪的管理关键

  要养好哺育仔野猪,必须抓好“出生”、“补料”、“断奶”三个关键时期的管理,才能获得仔野猪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大的个体体重。

  仔野猪的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周,死亡率占全部死亡仔猪的60%~75%。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个体弱小的仔野猪,反应迟缓,易被母野猪压死和踩死;由于未及时吃到母乳,饥饿死亡;由于圈舍气温低,仔野猪自身又无调节能力,被冻死;环境卫生差,拉稀,因病而死。因此,要加强仔野猪7日龄内的护理工作,减少仔野猪的死亡。

  (1)让仔野猪尽快吃上初乳,获得免疫抗体:由于母野猪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母野猪的免疫抗体不能直接通过胎盘传给仔野猪,唯一的传递方式是把母源免疫抗体贮存在初乳中,通过仔野猪吮吸母乳达到传递效果。

  因此,仔野猪出生后,应立即擦干口腔上的黏液,放在母野猪身边进行哺育,尽快让仔野猪吃上初乳,接受母体的免疫抗体,从而获得对外界的免疫能力。仔野猪只有吃到初乳,才能够健康成长。对个别体弱的仔野猪,要采用人工辅助的办法帮助固定乳头,只有吃上初乳,才能够成活。

  (2)固定乳头,均匀生长:仔野猪跟家猪一样,有固定乳头的习性。开始吃奶时争抢乳头,一旦固定下乳头后,就一直吃这个乳头的奶,直到断奶后不再更换。仔野猪出生后,就有寻找乳头吃奶的本能。当母野猪分娩完后,把仔野猪全部放到母野猪身旁让其自己寻找乳头,待大部分寻找到乳头后,对个别仔野猪进行调整,有意识地把弱小的仔野猪放在前几排乳头上吃奶。

  (3)防寒保温:仔野猪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尤为重要。仔野猪适宜的温度是,出生后1 ~3日龄为30 ~32℃,4 ~7 日龄为28~30℃,8~30日龄为22~25℃。温度过低,容易引起拉稀,造成仔野猪死亡。

  如需长年产仔,须在产房设仔猪保温箱,保温箱内采用地暖和红外线灯泡及电热板取暖,给仔野猪建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让仔野猪和母野猪分开睡觉,尽量减少母野猪踩压仔野猪的机会。这样仔野猪就可以在需要吃奶时出来吃奶,吃完奶后回保温箱睡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仔野猪对温度的需要,同时又能减少母野猪对仔野猪的踩压。

  3.哺育仔野猪的其他管理措施

  哺育仔野猪饲养管理的重点仍然是保持圈舍卫生和防寒保温,这一时期舍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5~26℃。良好的卫生、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母乳会使这期间的仔野猪生长发育很快。其次要做好补料工作,从吃母乳过渡到吃料对仔野猪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以后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要做好寄养、并窝、补充矿物质等项工作。

  (1)补充矿物质:矿物质的补充主要是指补铁和补硒。补铁指全国各地的仔野猪都要补铁,补硒则主要针对缺硒地区。

  ①补铁:仔野猪从出生后到断奶大约需要200毫克铁,而仔野猪体内铁的储存只有40毫克左右,母乳中铁的含量很低,仔野猪每天只能从母体中获得1毫克铁。由此看来,仔野猪生长中铁的供应是不足的。

  如果仔野猪出生后5~7天出现缺铁性贫血症状,患贫血症的仔野猪就会皮肤苍白、被毛粗乱、食欲减退、腹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仔野猪补铁的方法很多,目前在特种野猪生产中,常用肌肉注射铁的方法。补铁针剂种类也很多,常用的有牲血素、血多素、右旋酶注射液等。一般在仔猪3 ~4日龄,注射150 ~200 毫克。

  ②补硒:硒是仔野猪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硒地区可在仔野猪出生后3 ~4天肌肉注射0.1%的亚硒酸钠溶液0.5毫克,60日龄再注射1毫克,给仔野猪注射硒E合剂效果也很好。硒是有毒物质,使用不当会引起中毒,所以要按标准剂量注射。

  (2)寄养:有的母野猪产仔过多或过少,还有母野猪产后有病和无奶哺育。这些情况都要采用寄养、并窝的办法把太小和无法哺育的仔野猪寄送到产仔时间大致相同的母野猪代哺。

  寄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寄养和并窝的仔野猪出生日龄要接近,最好不要超过3天,以免大欺小、强欺弱,使过小过弱的仔野猪发育受到影响。寄养的仔野猪一定让它们吃到生母的初乳,否则很难成活。要选择性情温顺、泌乳量好的母野猪来寄养,最好是经产母野猪。寄养时,在寄养仔野猪和寄养母仔野猪身上喷洒来苏水、白酒之类有气味的液体,使寄养仔野猪与原窝仔野猪气味一致,让母野猪无法辨别真假。寄养最好在夜间进行,成功率较高。

  (3)补水:哺育期的仔野猪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母野猪的乳汁中蛋白质和能量较高,需要较多的水分。如不及时补水,仔野猪就会饮用脏水和尿液,造成下痢。因此,仔野猪3日龄起就应该补水,最好是在圈内安装鸭嘴式专用饮水器。

  (4)补料:哺育期的仔野猪生长速度很快,其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是母乳。但是母乳在20~25天达到高峰后会逐渐下降,而仔野猪随着日龄的增加越长越快,需要的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多,单靠母乳已不能满足本身的营养需要。为此,要尽早训练仔野猪认食,这不仅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可以锻炼仔野猪的肠胃,提早分泌盐酸。只有分泌盐酸后,仔野猪才能够消化吸收植物性饲料,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下痢。

  补料一般分为诱食期、适应期和旺食期三个阶段。

  ①诱食期:最好在仔野猪出生10天左右进行,此时,仔野猪身体已经比较硬朗,开始长牙齿,由于牙床发痒,时常啃咬圈门、掘地面,利用仔野猪的这一习性,可在补料间撒上诱食料供仔野猪拱咬,也可以放在仔野猪补料槽里,让仔野猪自由采食。

  利用仔野猪喜欢甜食的习性进行诱食。诱食期,仔野猪吃得很少,也造成很多浪费,颗粒料成本太贵。最好用玉米和大米,在市面上用爆米花机器爆成玉米花和大米花,爆时加上糖精,用玉米花和大米花对小野猪进行诱食,因为有甜味且易消化效果很好。

  以大带小:仔野猪有模仿和争食的习性,把诱食料放在母野猪身旁,让母野猪拣食饲料。时间长了,仔野猪就会模仿母野猪的行为拣料吃。

  饥饿诱食:将仔野猪和母野猪分开,待仔野猪饥饿时先供给诱食饲料,待吃料后再让其吃奶,这样反复几次,仔野猪就开始认料了。

  自由采食法:将新鲜多汁的青菜叶切碎拌少许诱食料放入饲槽和仔野猪活动的地方,任其自由采食,每次要少放,保持新鲜。经过几天诱食,也可以使仔野猪达到认食的目的。

  ②适应期:从仔野猪开始诱食,一般经过10天左右,绝大多数的仔野猪都会认食。此时,仔野猪对饲料都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可以通过采食饲料来弥补母乳营养的不足,并使仔野猪的肠胃逐渐适应植物性饲料。

  此阶段训练仔野猪的方法仍然是强迫性的,可把仔野猪关在补料间,控制吃奶次数,每2~3小时让仔野猪出来吃一次奶。补料间内饲槽供应充足的饲料,任其自由采食,并保证充分的清洁饮水。

  ③旺食期:仔野猪开食后,食量逐渐加大,30日龄左右进入旺食期。这一时期正是母乳下降快的时候,应抓住这个机会,促使仔野猪加大采食量,逐渐从依靠母乳生长转变成主要依靠饲料来维持生长。

  由于特种野猪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比家猪低,在配制哺育仔野猪日粮时,要注意蛋白质的含量。低野猪血统的仔野猪,每千克饲料消化能不应高于12.6兆焦,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不应高于14%。高血统的特种仔野猪,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不应高于11.5兆焦,粗蛋白质含量不应高于13%。日粮配比时,应适量添加进口鱼粉。

  目前,市场上没有专供特种野猪的饲料,可利用家猪仔猪料来配制。方法是:添加20%的玉米面和高粱面、稻谷及适量的优质槐叶粉、优质牧草粉,降低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如果利用家猪饲料直接饲喂,则会消化不良引起拉稀。

  旺食期尽可能不要更换饲料。如果更换饲料,容易引起仔野猪采食量下降,甚至不食。最好采用同一种饲料,一直喂到断奶。

  此时,由于吃食增加,粪便也随之增多,要加强圈舍卫生的清理,每天定期清扫。同时适当投喂一部分多汁青绿饲料,增加仔野猪的采食量,锻炼仔野猪的消化能力。

  (5)搞好防疫和疾病预防:仔野猪在哺育期有两次下痢严重时期。一是出生后1~3天内,仔野猪常患黄痢病。患病仔野猪精神萎顿,排泄黄色粪便,拉稀,很快脱水消瘦,死亡率很高,时常整窝死亡。对患病仔野猪的治疗没有太好的办法,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在母野猪妊娠14~17周,注射两次K88、K99、 987P、F41四价灭活苗,应根据本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疫苗注射,每头2毫升,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二是在出生后15 ~25天,仔野猪易患白痢病。同窝中有一头仔野猪发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快就会传染全窝,但此病死亡率很低。发病原因是气温突然变化、圈舍寒冷潮湿、饲料品质差。治疗可用氯霉素、链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痢菌灵等。

  哺育期仔野猪在20~22日龄时要进行一次猪瘟单联苗的注射,剂量是1.5~2毫升。

  4.断奶仔野猪的饲养管理

  特种野猪的出生重及生长速度都不及家猪,断奶时间也相对晚一点。温暖季节低野猪血统的仔野猪可在40~45天断奶; 寒冷季节45~50天高野猪血统的仔野猪在45~50天断奶,寒冷季节50~55天。断奶的方法有两种:一次性断奶和分批断奶。

  (1)一次性断奶:也称果断断奶法。当仔野猪达到预定的断奶日龄时,断然将母野猪与仔野猪分开,一次性断奶。由于突然改变生活环境和营养供给方式,常会引起仔野猪消化不良,精神不安,生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多数仔野猪有体重下降的现象,同时母野猪突然失去仔野猪吃奶,乳房胀疼,容易引起乳房炎。这种断奶方法对母野猪或仔野猪都有较大的应激,但这种方法方便利索,操作简单,适应工厂化养殖。

  为了减少对母野猪的不利影响,应在断奶前2~3天减少母野猪的饲喂量。为了减少断奶对仔野猪的应激,仔野猪断奶后也不要马上换圈,应该在原圈饲养3~5天后再转圈。

  (2)分批断奶:也称过渡断奶。过渡断奶是逐渐减少每天对仔野猪的哺育次数。这种断奶法必须设置补料单圈,仔野猪和母野猪隔开饲养。

  以45天断奶仔野猪为例,35日龄后隔离饲养,第一、第二天哺育6次,第三、四天哺育5次,第五、六天哺育4次,第七天哺育3次,第八天哺育2次,第九、十两天每天一次,第十一天完全断奶。

  这种断奶方法虽然增加了饲养人员的工作量,但长达10天的断奶期,使母野猪和仔野猪都能顺利度过断奶关,减少了母仔的应激,对防治仔野猪拉稀和母猪乳房炎都有很好的效果。

  (3)断奶仔野猪的护理:断奶后的仔野猪一定要原圈饲养,断奶时将母野猪赶走,仔野猪留在原圈继续饲养2周,然后再进行转圈和分群。不换料,维持原来饲料饲养,断奶后的头2周,仔野猪的饲料配方必须坚持与哺育料一样,以免因突然改变饲料而降低采食量。提高温度,由于断奶后仔野猪采食量减少,对外界抵抗力下降,必须在原有圈舍温度基础上提高2~3℃,这样才能使受应激的仔野猪在体质下降的情况下,使身体感到舒服,避免因体质下降而引起腹泻。稀料、干料搭配,仔野猪断奶前的营养供应形式是乳汁和干料,断奶后也要顺应这种供应方式,模拟断奶前的供应方式,稀料和干料搭配饲喂。

  具体办法是,断奶头2天,6份稀料,4份干料;第三、四天5 份稀料,5份干料;第五、六天,3份稀料,7份干料;第七天全部换成干料,采取自由采食的方法饲养。

  (4)断奶仔野猪的饲养:

  ①降低蛋白质水平:仔野猪断奶后的3周,不要追求生长速度,而要重点提高断奶仔野猪的成活率,减少死亡。为此,要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把低野猪血统的特种野猪日粮蛋白质水平降到12%,把高野猪血统的特种野猪日粮蛋白质水平降到 11%。把日粮中的豆粕、豆饼换成花生粕、花生饼,如无花生饼 (粕),应用加热处理过的豆饼或膨化豆粕。这样才能减少仔野猪腹泻的发生。

  ②转圈和分群:断奶后的仔野猪宜在断奶后3周左右转圈和分群,原则上是原窝不动整体转圈,如果窝数较大,可将大的拆开混入其他窝里。

  转圈后要做好调教工作,分圈前将新猪圈的一角洒点水,其他地方保持干燥,猪进圈后粪便就会排在潮湿的地方(也可以放一些仔野猪粪便)。如果有的猪把粪便排在别处,饲养人员要及时把粪便铲到指定的地方。头两天的粪便不要清理出圈而要放在猪圈的一角,经过两三天的训练,仔野猪就会习惯把粪便排到固定的地方。

  ③去势:将不留作种用的仔野猪不分公母全部去势,去势最好在15~18日龄进行,此时创口小、恢复快。在25日龄做疫苗注射时,刀口已经完全愈合,不影响疫苗的注射。

  小公野猪的去势因为操作简单,饲养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做了,小母野猪则应由有经验的兽医去做。去势宜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免得挤伤肠胃,去势时要严格消毒,以免造成感染。圈舍也要保持干燥,不要有水,以防污染刀口。

  ④驱虫:50~60日龄要对仔野猪进行一次驱虫,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选用左旋咪唑、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驱虫要进行两次,间隔时间1周。驱虫药宜在晚上投喂,喂前应减食一顿。早晨应及时把驱虫后的粪便清除出圈,并对圈舍进行清洗消毒,以免对猪造成二次污染。

  ⑤免疫:去势1周后就要按照免疫程序给仔野猪进行免疫。

  免疫期间不要注射抗生素,以免破坏疫苗的效果。免疫要根据本地、本猪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须注射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种公野猪:猪瘟,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每年9月份注射口蹄疫。5月份乙型脑炎、蓝耳病疫苗(无疫病地区不用注射)。

  种母野猪:猪瘟,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初产母猪细小病毒(经产母猪不用注射)。5月份乙脑、伪狂犬。9月份口蹄疫、黄痢疫苗(K88-99,987P)、蓝耳病(无疫病地区不用注射)。

  仔野猪:猪瘟,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口蹄疫,仔猪副伤寒(无疫病地区不用注射)。

  育肥野猪:猪瘟,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9月份口蹄疫。

  5.腹泻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尽管人们利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断奶仔野猪进行管理,但断奶应激引起仔野猪腹泻,其死亡率仍然很高。

  (1)仔野猪胃肠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控制:仔野猪胃肠疾病的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已成为阻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仔野猪的下痢和腹泻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是病原性、条件性、营养性三大类。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病原可以单独致病,当大量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一种病原也会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如冠状病毒混合大肠杆菌和球虫;有时致病虽为一种病原,却会造成两种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菌病性下痢及肠毒性下痢,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或流行性腹泻;有时也有沙门杆菌引起的黄痢。

  猪舍条件太差、季节性温差变化大、阴暗潮湿、太热、冷风袭击、饲养环境的应激等,也会造成仔野猪腹泻或下痢。

  仔野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太高,植物性蛋白含量太多,会造成仔野猪胃肠损伤和吸收能力下降;母野猪本身营养不佳、体况虚弱等,也会给仔野猪造成腹泻和下痢。可见仔野猪腹泻和下痢的病因很多,并且相互关联,互相影响。

  (2)引起仔野猪胃肠疾病的原因

  ①仔野猪胃肠道消化功能不健全引起腹泻。仔野猪哺育期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乳糖,乳糖在胃中被乳酸菌分解成乳酸,维持了胃中的低pH,但却抑制了胃壁细胞分泌盐酸。

  断奶后,碳水化合物的供应由乳糖变成淀粉,使胃内总酸度不断降低,盐酸的分泌量到断奶后21~28天占胃内总酸度的 50%,这直接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许多蛋白质还未被消化便进入大肠,在细菌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腐败,对结肠造成损伤,使肠道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特别是对水的吸收机能下降,这种降低即使是轻度的,也会使粪中水的含量大增。同时,蛋白质的腐败产物对结肠黏膜的刺激作用会促进肠液分泌,使粪中水量增加,造成腹泻。

  另外,仔野猪断奶7天内,各种胰酶(如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的分泌量显著下降,造成仔野猪对植物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率至断奶28天后才达到最高值。由于大量的营养物质在胃肠道中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导致仔野猪消化不良性腹泻。

  ②仔野猪自身的免疫力差引起腹泻。野仔猪出生后通过初乳获得大量抗体,在哺乳阶段依赖这些抗体中和肠道病菌的感染,从而预防了疾病的发生,但也抑制了自身产生主动免疫抗体的能力。断奶后,母源抗体供应停止,仔野猪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易造成腹泻。

  ③仔野猪肠道微生物菌群不稳定,引起腹泻。一般来说,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多,肠道菌群产生的有机酸对病原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但是仔野猪从出生至成年,肠道菌群的变化十分显著,给肠道病菌的增殖造成了可乘之机。

  仔野猪在哺乳阶段,由于乳中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因此在胃肠的上段主要是能将乳糖转化为乳酸的乳酸菌,大肠杆菌在大肠。断奶后,乳糖供应中断,乳酸菌不能利用淀粉,因而胃肠道乳酸含量减少,pH上升,大肠杆菌逐步由大肠向胃肠上段入侵,其发酵代谢产物增加,刺激肠道蠕动,造成下痢。

  ④仔猪对日粮抗原反应引起腹泻。仔野猪采食一种新的日粮抗原后,在获得免疫耐受力之前,要经历一段过敏期,这种发生于肠黏膜的局部过敏会导致小肠免疫性损伤。日粮中具有抗原活性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及少部分多糖,高蛋白质日粮容易诱发仔野猪腹泻。实践证明,仔野猪断奶前饲喂足够的日粮,断奶仔猪不腹泻;断奶前饲喂少量日粮,则断奶仔猪腹泻率高,暴发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若断奶前不补饲,则反应居中。

  ⑤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差引起腹泻。这是由仔野猪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特别是四季气候变化的袭击、猪舍环境太差、管理上的应激、补饲日粮质量不好、补饲缺乏技巧等,给各种病菌和致病因素创造条件,也会出现仔野猪下痢。

  哺乳母野猪患病后,往往引起体温升高,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引起乳汁变性,致使仔野猪消化不良,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大量繁殖,导致仔野猪肠道发生炎症,出现下痢。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繁殖产生内毒素被仔野猪吸收,出现仔野猪吮乳后呕吐,空肠分泌大量黏液,造成仔野猪脱水死亡。

  ⑥仔野猪饮水不足导致腹泻。仔野猪开食后,往往食欲旺盛,如果此时供水不足,可导致仔野猪误饮粪尿、污水,致使细菌感染,发生腹泻。

  ⑦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青绿饲料或麦麸比例过大导致腹泻。饲料中油脂含量一定要适中,饲料中油脂比例过高,仔野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采食后无法消化而造成腹泻。霉变饲料本身含有大量毒素,可导致仔野猪消化机能紊乱发生腹泻。喂青绿饲料过多,或轻泻饲料中如麸皮等比例过大,致使仔野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也会导致腹泻。

  (3)仔野猪胃肠疾病的控制措施:当猪患病时应做好预防工作,提高猪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展,称为“未病先防”; 猪已经有病,要准确掌握发病原因,准确诊断,及早治疗,防止向深重发展,称为“既病防变”,这是我国防治猪病的长期战略方针。

  按照“未病先防”的原则,采取以下方法,对控制仔野猪胃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效果显著。

  ①搞好免疫接种和抗菌。在母野猪临产前30天和15天,分别在怀孕母野猪耳根部皮下注射仔猪大肠K88、K99、987P、 F41四价灭活疫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加母野猪血清和初乳中抗大肠杆菌的抗体;在母野猪产前30天,后海穴注射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4毫升,可有效防止仔野猪流行性腹泻及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同时,应注意母野猪的饲养管理。供应母野猪和仔野猪全价饲料,尽可能地保证母野猪哺乳期内健康无病;应限定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比在60%以下,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8%。

  ②调整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断奶仔野猪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降至16%~18%为宜。日粮组成中要慎用大豆蛋白的豆粕,其他种类的饲料要充分加工,去掉其中可能存在的抗营养因子。由于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大幅度下降,在配合日粮时要考虑氨基酸的平衡,一般认为,饲料中粗蛋白质降低2%,添加赖氨酸可提高仔野猪的生产性能。若在猪饲料中添加0.1%的赖氨酸,每吨饲料可节省50千克豆粕,又可防止仔野猪胃肠疾病的发生。

  ③添加乳糖。仔野猪断奶后,乳糖的供应停止,容易发生腹泻。因此,在仔野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乳糖或乳清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并能够使仔野猪逐渐适应植物性淀粉。但是仔野猪对乳糖的利用能力是暂时的,7~8周龄后乳糖酶的活性迅速下降。另外,添加糖的同时应加适量的益生素,可大大减少仔野猪腹泻和下痢。

  ④使饲料酸化。在仔野猪饮水中添加1%~3%乳酸等酸化剂,能显著降低仔野猪回肠中大肠杆菌数,降低仔野猪的腹泻率,提高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添加酸化剂的有效时间为仔野猪体重达30千克以前。柠檬酸对仔野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在仔野猪日粮中添加1%~1.5%的柠檬酸,可使仔野猪饲料利用率提高9.6%,蛋白质消化率提高6.1%~ 9.2%,60日龄猪增重提高7.6%~31.5%。同时由于酸化作用,抑制了胃肠道有害菌的繁殖,明显减少了仔野猪腹泻的发生。

  在仔野猪日粮中,添加延胡素0.5%,28天均增重提高 11.1%;甲酸钙按日粮的1%~1.5%添加;乳酸按日粮的1%添加。经过酸化的饲料能有效地降低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的生长,可降低pH,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十二指肠中的乳酸而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仔野猪胃肠病的发生。

  ⑤断奶仔野猪饲料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高质量氧化锌不仅能促进断奶仔野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还能明显减少甚至消除仔野猪断奶后的腹泻。在对比试验中,对照组日粮为普通高铜断奶仔野猪日粮,试验组日粮则在对照组日粮中每千克添加2000毫克锌(饲料级氧化锌)。结果试验组日重336克,高于对照组的293克,提高14.7%;饲料转化率试验组为1.66,较对照组的1.9提高12.6%。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11.9%,仔野猪腹泻率减少31.2%,效果非常显著。高剂量氧化锌只适宜饲喂断奶后2周以内的仔野猪,最多使用2周高剂量氧化锌日粮。

  ⑥在母野猪临产后3~5天,每天给母野猪喂止痢粉15~ 20克(拌料喂给),可防止大肠杆菌在仔野猪肠道内繁殖产生毒性。

  ⑦中药预防。母野猪产仔后第3~7天,两次给母野猪饲喂瞿麦,第一次500克,第二次250克,煎汁去渣,拌入饲料喂给,预防仔野猪白痢效果可达到90.5%。胡椒50~100克,研成细末,在产前和产后喂给母野猪,每天5克,可有效预防仔野猪的白痢病。母野猪产后头一个月,用泡胀切碎的海带150克、猪油 10克,煮汤喂母野猪,每周一次,连喂5次,不仅可给母野猪催乳,而且可预防仔野猪白痢,并能使仔野猪提前10天开食,增重快。双花200克,研末加在猪饲料中,母野猪产前或产后2天喂给,此方防治兼备。当归750克,水煎30分钟后碾碎再煎30分钟,使之成为药糊,混合1.5千克米粥喂给怀孕3个月的母野猪,只喂1次,可预防仔野猪白痢的发生。红辣蓼鲜草1000~ 1500克(干品250~500克),水煎,取药液拌食喂母野猪,连用 3天,以后每隔3~5天重复一次;仔野猪开食前按每头用鲜蓼草50~100克,水煎,直接喂仔野猪,5~7天重复一次直到断奶,可预防仔野猪黄痢、白痢病。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季节,用神曲、马齿苋、凤尾草、樟叶、双花(干品)各100~150克,加水 1 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次混入饲料,给健康猪喂服,连服2 ~4天,可预防此病的发生。用健康猪全血和血清,给新生仔野猪口服,对猪胃肠炎有一定预防作用。添喂膨润土,膨润土含有多种常见元素和微量元素,其结构呈多孔状,形成的内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猪肠道中的氨、硫化氢等极性分子吸附能力很强,不仅对防治猪胃肠疾病有作用,而且还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转化率。在对比试验中,喂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2%的膨润土,对照组不添加,做120天试验,试验组日增重603克,比对照组的562克多增重41克,提高7.3%,全期增重4.94千克,每头增加收入25.67元。传染性胃肠炎常发地区于母猪分娩前10-15天,每天喂服发病小猪的新鲜粪便 200~300克,分3次喂服,连喂3 ~5天。对发生传染性胃肠炎的小猪,立即在后海穴注射藿香正气水5~10毫升+“6542”1 ~3毫升,每天2次;或后海穴注射藿香正气水,肌肉注射阿托品能迅速控制病情。

苹果女性网 https://www.lpg3.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苹果女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